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德育园地
德育园地

德美九七·传统文化进校园“恩”之篇

发表日期:2018-05-15 来源: 作者:

20171228日下午,北京市第九十七中学又一次举办了“德美九七·传统文化进校园”的系列讲座,本次课程主题为“恩”之篇。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哲学硕士,传统文化传播者何浩老师。在这个如期而至的星期四下午,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全体同学们来到礼堂,聆听讲演,渡过了一个饱含知识,洋溢趣味的愉快的下午。 

何老师援引我国古代神话故事“盘古开天辟地”“身化自然”的传说,通过独特视角的解读,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。而我们人类第一需要感恩的是地球母亲,这种敬畏天地的思想,我们传统中一直有这样的思想元素。 

何老师认为“天人合一”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在当今生存环境日益恶劣之际,是尤为重要的。我们应该返归古文化中去寻找可供当下借鉴的精神元素,反思我们迷失在工业文明中的弊病,去爱护大自然,珍惜资源。 

通过播映短片,图像展演,何老师告诫同学们“孝道”文化在中国传统里的悠远绵长。通过古代“髡刑”的案例,“割发代首”的历史故事,何老师带领同学们沉浸在历史的真相中去探求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等孝道思想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,使同学们了解到“孝”的文化意蕴和它的现实作用,对于“孝道”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教条训诫。 

以论带史,以史证论,史论结合,何老师趣味盎然地给同学们分享历史上关于恩情不忘,思慧报恩的历史故事。从周游列国的晋文公重耳,不言禄的介子推,寒食节的来历,结草之报的典故,到退避三舍的成语,义救赵盾的提弥明,慷慨赴义的豫让等,同学们听的如痴如醉,沉浸在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起伏跃动中。相信同学们从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的性格中,和他们的言行中,能够感触得到“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”这种“感恩”文化在中国古代是如何的发达,对我们每个人于自己日常怎样对待父母长辈,师友亲朋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。 

在不知在不觉中,同学们和老师已经度过了一个小时。讲座顺利结束,这也是本学期本系列课程最后一次课,就此也圆满地画上了句号。感谢老师,感谢同学,希望大家在生活学习中身体健康,心情愉快。